欢迎你来到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运营 > 正文

生产标准化管理(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

2023-11-20 21143 0 评论 企业运营


  

本文目录

  

  1. 标准化管理6个方面是什么
  2. 如何实现生产标准化管理
  3. 什么是标准化管理

一、标准化管理6个方面是什么

3、与定置管理相结合,实现视角显示信息标准化

  

4、生产作业控制手段现象直观与使用方便化

  

企业标准化管理的重要性及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企业标准化管理是实现企业管理现代化的基础和重要手段

  

企业管理现代化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为了实现企业管理现代化,必须首先做好管理的基础工作,其中主要的就是运用标准化这一手段,对企业科研、生产、经营管理等活动中的各项基础工作进行统一化、规范化。

  

通过制定和实施标准,达到科学的组织和管理,充分发挥企业人、财、物的作用,使企业的各项活动实现有序的管理的目的。

  

二、加强企业标准化管理,有利于发挥企业标准化主管部门的管理职能

  

加强企业标准化管理,有利于实现和发挥企业标准化主管部门统一管理的职能作用。如果企业标准化没有统一规划、有效指挥,强制约束等大量的管理活动,企业标准化主管部门的管理职能是无法实现的。

生产标准化管理(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

  

三、通过标准化管理活动,获得最佳的协调效果

  

由于企业标准化活动涉及企业各部门、各专业领域,只有通过标准化大量的协调工作,才能实现统一和简化。一项标准制定和实施的过程,是在各有关方面密切协作下,并经过充分协商,协调各方面利益的过程。

  

一项先进的标准,应该是最佳协调的结果。由此可以说,企业标准化的大量工作是协调工作,只有加强标准化管理,才能充分发挥标准化的协调作用,才能获得最佳的效果。

  

二、如何实现生产标准化管理

所谓生产标准化管理就是在企业的生产活动中获得最佳生产秩序,对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的活动。生产标准化的目标是将最佳的生产模式固定下来重复使用,避免人为因素及其它主观因素对生产的影响,保证生产执行的准确性和质量控制的有效性。

  

一、要做到生产标准化管理管理者要从管理理念出发

  

传统企业的管理理念一直强调企业员工的工作责任心和工作经验,产品质量的稳定依靠员工工作的自觉性来维持,人其实是管理中最不稳定的因素,随着现代企业中人员流动性的增加和人员素质的不尽相同,给生产带来了诸多不稳定,因此这样的生产保证是非常脆弱的。标准化的主要作用是把企业内生产成品所积累的技术、经验,通过文件的方式来加以保存,不会因为人员的流动,造成整个技术、经验跟着流失,因此有了标准化,每一项工作即使换了不同的人来操作,也不会因为不同的人,在效率与品质上出现太大的差异。企业的管理者必须转变管理理念,降低生产中的主观因素,通过制定一整套标准化文件,将最佳的工艺流程、最规范的作业操作及最有效的质量控制固化下来,作业人员只要按标准化文件要求执行,就能保证生产的`质量。生产管理者的职责就是抓好标准文件的制定与更新,监督作业人员按文件执行。只有管理者的管理理念转变了,生产管理标准化才能从根本上实行。

  

生产标准化管理的核心,就是科学地编制使用本企业生产的标准化文件。企业标准化文件,一般分为管理类文件、生产技术类文件和质量保证类文件。管理类文件主要制定企业的各项管理制度;生产技术类文件主要包括工艺文件、各工序作业操作文件、设备操作及设备维护保养文件等;质量保证文件包括原材料进厂质量检验标准、过程质量控制文件、成品质量检验标准等。标准化文件的语言必须简单明确,能量化指标的尽量量化。工艺文件必须详细制定出影响产品生产和产品质量的各项技术参数及其标准数据,做到操作清晰、数据准确,工艺文件必须涵盖公司的所有产品,生产哪种产品就按照工艺文件上哪种产品的操作和数据进行调整。工序作业、设备操作及维护保养文件最好采用图片和文字相结合的方式,把标准作业方式和操作步骤用图片按作业的顺序直观地呈现出来,既明晰准确,又避免由于语言不准确造成的操作失误。质量类文件应清楚明确制定检测时间、检测方法、检测设备(包括检测设备的使用方法)及质量标准和判定规则等,质量缺陷最好也用图像表现出来,使检验人员对缺陷有直观的印象。这些文件经过试生产操作后将不适用的方面进行修改,完善后的文件则作为标准化模式固定下来,一般普通员工只能按文件执行操作,不能随意更改文件,尤其是关键技术参数,文件的修改则必须由特定的人员经过相应程序和相关领导的审核批准方能变更,并做好相应的变更记录。

  

生产标准化管理不仅需要从文件上固化生产模式,还需要对生产现场进行标准化管理。现场标准化管理的主要内容是规划现场定置和区域划分,使对象物按生产需要、工艺要求而科学地固定在场所的特定位置上,以实现人、物、场所三者最佳结合,缩短作业人员与过程产品交接时间,消除作业员不必要的重复动作,最终达到提高生产效率的目的。

  

第一,要进行工艺研究,工艺研究是定置管理的起点,它是对生产现场现有的加工方法、机器设备、工艺流程进行详细研究,从而确定生产现场产品制造的工艺路线。第二,绘制生产区域定置图,定置图绘制以简明、科学、适用、完整为原则,物形为大致轮廓,尺寸按比例缩小,相对位置要准确,区域划分要鲜明。第三,按照绘制的定置图,进行各区域分隔线、生产流程箭线的标识。第四、对各区域、各设备、各种物料、工器具、半成品、产成品等做好标识,不仅要清楚标识名称,还要进行状态标识,如设备的状态:完好、在修、报废、闲置等,物料的状态:合格品、不合格品等。第五、每个工序的工作现场,应将本工序的标准作业指导书,安置在醒目位置,便于指导生产操作。

  

四、生产标准化管理应注意的问题

  

在标准化管理中还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必须明确各岗位作业人员的作业分工、职责与权限,做到职责权限界定清楚,工作内容明确,避免管理职能重叠,造成人人管事,事事无人负责的局面。2.不适用的标准化文件和现场定置必须及时更新,并做好变更记录。生产中使用的标准化文件必须是满足生产和质量要求的,淘汰文件必须杜绝出现在生产现场。

  

作业明细化、程序化、流程化、标准化,有明确统一的作业规范和行为标准,有统一的操作手法和质量控制,从而保证产品的质量稳定性,这是标准化管理最明显的优点,不管是谁,只要按照流程做,最终的结果都是一样的,它与个人能力、经验、权力和地位无关;反过来,不管是谁如果不按流程做,他会寸步难行,

  

处处遭到“封杀”。不仅如此,流程还使得每件工作的结果都具有可追溯性,即谁的错,错在哪里,怎么错的,都能追查到,这样,流程就使得各项工作越来越精细化。生产的标准化管理还可以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避免操作失误,快速培养新作业员。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必须从管理入手,以标准化管理为基础,抓好生产每一步,才能创造更好的产品品质和经济效益,使企业不断的生存和发展下去。

  

三、什么是标准化管理

标准化管理是指为在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实际或潜在的问题制定规则的活动,及MBA等常见经管教育均将标准化管理体系建设涵括在内。现阶段标准化管理泛指企业标准化管理体系。

  

管理标准是企业为了保证与提高产品质量,实现总的质量目标而规定的各方面经营管理活动、管理业务的具体标准。若按发生作用的范围分,标准又可分为国际标准、国家标准、部颁标准和企业标准。以生产过程的地位分,又有原材料标准、零部件标准、工艺和工艺装备标准、产品标准等。

  

1、目标指向:标准必须是面对目标的:即遵循标准总是能保持生产出相同品质的产品。因此,与目标无关的词语、内容请勿出现。

  

2、显示原因和结果:比如“安全地上紧螺丝”。这是一个结果,应该描述如何上紧螺丝。又比如“焊接厚度应是3微米”这是一个结果,应该描述为:“焊接工用施3.0A电流20分钟来获得3.0微米的厚度”。

  

3、准确:要避免抽象:\"上紧螺丝时要小心\"。什么是要小心?这样模糊的词语是不宜出现的。

  

4、数量化-具体:每个读标准的人必须能以相同的方式解释标准。为了达到这一点,标准中应该多使用图和数字。例如,使用一个更量化的表达方式,“使用离心机A以100+/-50rpm转动5~6分钟的脱水材料”来代替“脱水材料”的表达。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标准化管理


复制成功